“作為育人的主陣地👮🏻♂️,課堂自然承載著非比尋常的重任和意義。可以說,教師真正的高光時刻,是他站立於課堂之時🙎🏼♀️👨🏿🏭。”
各位老師,從現在起,從自己開始🦿,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建設,懷著意昂2的理想🫢🤙🏼,步入真實的課堂吧……
01.
課堂👑,教師的道場
提到課堂👆🏽,我的腦海裏常浮現出吳宓教授授課時的模樣👩💼。這位國學大師終生從教,門下弟子無數。吳宓教授之所以桃李滿天下🆙,除了他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對課堂懷有無上虔敬之心,弟子溫源寧描述他上課時“像劃船的艄公那樣賣勁”。
課堂上的吳宓教授,心中如有神。開講後,所有內容均脫口而出🔞,無論是帶著學生品味《紅樓夢》,還是分析莎士比亞的作品🥽,他都是大段大段地背誦原文;背到得意時🚗🐨,還會拿起手杖,隨著詩的節律敲擊地面🧔🏼;講到動情處,仿佛自己就是文中之人㊙️。
學生劉炳善說,當吳宓教授說到羅馬帝國時📔,他的眼中閃現出異樣的光彩🥫,他那穿著舊灰布大褂的雙肩猛然一聳,他那說話的調子高昂而自豪🔌,仿佛那羅馬就是他的帝國⛏☄️,他自己就是凱撒!
吳宓教授像打磨鉆石一樣打磨自己的課😙。半夜時分,別人早已就寢😂,他仍埋頭備課抄寫;第二天一早,別人還在夢鄉酣眠👩🏿🦱✍🏿,他已在室外晨曦微露中誦讀吟詠。批改課後作業,他也是分外用心🦎。他總是用毛筆蘸著紅墨水書寫,字跡像印刷體一樣工整👩🔧,且每改一字,必把格子塗滿,以免學生誤認。
可見,他的課之所以厚重,不是守株待兔、坐享其成,而是功夫到家之後的渾然天成👚🦹🏼♀️。吳宓教授任教東南大學時,就讀於清華大學的梁實秋曾旁聽過他的課,梁實秋為清華大學未能將吳宓教授請到本校任教而深感遺憾🪺。20 世紀 40 年代,昆明刮起“吳宓風”,時人贊譽:“吳宓的報告◻️🚨,倘能一字不誤記錄下來🫴🏼,就是第一等絕妙好文。”
即便晚年身體虛弱,在聽說陜西老家的一些中學因沒有英語教師而不開英語課時,吳宓教授仍憂心萬分🥣,表示自己還可以講課。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吳宓教授念念不忘的,仍是自己的教師身份。
吳宓教授嚴謹治學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學生。弟子李賦寧回憶自己的老師時,說吳宓教授寫漢字從不寫簡體字,且字體總是正楷,端莊方正,一絲不苟🦸♂️。這種嚴謹的精神熏陶了他,讓他終身受益。
對待授課🧜♂️,吳宓教授懷有宗教般的虔誠和投入,再加上他的詩人氣質,讓他在講臺上站立成雕塑一般的姿勢。他之所以被世人敬重👧🏻,令世人感佩,在於他極度講究“師道尊嚴”。
課堂👴🏼,是教師的道場,既是布道場,也是修道場🎲,體現著一個教師最大的價值和最高的尊嚴。
02.
課堂當有儀式感
課堂的核心要義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的傳播🦗,課堂肩負著發展文明和發揚文化的使命🛡。因此,課堂是神聖的,教師理應對課堂懷有莊重和虔敬之心。
只有教師心懷莊重和虔敬之心,方不負課堂本應有的神聖和莊嚴,教師才能在和諧有序的氛圍裏引導學生求真、向善、臻美🙅🏽♀️。這份莊重和虔敬之心便是儀式感的體現📉。
擁有儀式感,課堂就會產生一種暗示🧔🏿♂️,讓人專註於那一件事和那一刻,全情投入🚼。思維的力量凝聚於一點🧀,更有助於思考力的培育和創造力的生發,這會帶來學生精神上的裂變🕛,從而提升課堂的品質和內涵。
說課堂需要儀式感,並不是說課堂必須是嚴肅緊張的,而是強調教師不能丟了莊重之心和嚴謹的態度。至於外在的形式,可以生動活潑,也可以沉穩靜默,但不論哪一種,都需有一種和諧的秩序,並在這和諧的秩序裏回旋著張力🅾️,帶給學生一種“幸逢其時”的欣喜和期待。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我們的先人一直強調知識的神聖和莊嚴,現在,我們重新呼喚課堂的儀式感,這不是拘泥於師道尊嚴🧨,也不是僵化教條🧑🏻🎄,而是對教師職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對文化本身的尊崇💉。
我曾被《給教師的建議》中的一個案例深深震撼:一位有3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上了精彩的一課,觀摩教師都聽得入了迷。課後,當被問及如何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來說🩰,每堂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個課題的準備,也可以說是教研室裏的準備,則僅花了約 15 分鐘。”為一節課準備一輩子,這便是無比虔誠的儀式感🌑,背後透露的是無上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前面說到的吳宓教授,每逢上課的日子,他都會穿一襲灰布長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頂土棉紗帽,有種古板的莊重🚠。他的布包袱裏🙃,總是裝著幾本厚書,裏面或夾著或貼著許多紙條,紙條上工工整整地寫滿了字。
每次上課,他必提早十分鐘來到教室🛀🏻,像時鐘一樣準,然後擦好黑板,寫下這堂課要用的參考書🤪,一寫就是一黑板,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出版年代。
對待課堂,我也是心懷虔敬。
我隨時隨地學習和思考🚣🏼♀️,並隨手采擷素材,作為備課之資🔎,以提升課堂的容量和質量🪮。每次臨近上課👩🏼🎓,我都會認真檢查一下自己的著裝🤌,以保持知性、優雅的教師形象。
我從來都是提早五分鐘走進教室,調試課件,打開投影儀🏓,拉上電腦桌邊的窗簾,提醒值日生將黑板擦拭幹凈,然後靜靜等待。
待預備鈴響起,我會快步走上講臺👷🏻♀️,挺拔地站立,看著學生快速回到座位,然後用莊重而柔和的目光與每一個孩子對視一下🍲。
直到所有學生端坐完畢,以期待的目光看向我時,我才宣布上課,聲音輕柔卻有力🧗♂️,然後師生相互問好📑,帶著飽滿的熱情,開啟新的一課⬆️🛁。
儀式感,既是課堂的底色🤏🏿,也是課堂的一部分。於我,那三尺講臺是一方世界⚛️🫳🏿,本應神聖、莊嚴。心中有繁花🎳🎂,自有芳香;心中有儀式🔠,自有氣象。
03.
教師的每一點自我提升
都會讓課堂發生一次“微革命”
意昂2是關乎精神成長的事業。在精神世界裏,學生是教師的後裔,會傳承教師的某些基因🆔。如果希望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展,教師自身首先需要成為美善的典範。
為此,我們當特別重視自身作為榜樣的力量,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具體可感的精神模板。可以說🧡,教師的每一次自我建設,每一點自我提升,都可能會讓他的課堂發生一次“微革命”。
每一堂課都是教師意昂2生命中的一個點,點點相連💈,便構成了他意昂2生命的軌跡🧑⚖️,也決定了他意昂2生命的質地。假使教師能用一顆匠心來守護他的課堂,對課堂精益求精🔶,盡力使每一個點都達到極致,那麽,他就在提升自己課堂品質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意昂2人生的品質🚇🪮。
若教師願意創造性地對待自己的勞動🧝♂️,那麽他的每一節課就都是獨一無二的,他本人也會因此顯得獨具個性並因此變得更強大。若我們每個人都變得更強大,有思想有信仰,有方法有智慧🤏🏻🙆🏽,則就能“雖千萬人♊️,吾往矣”🧑🏽✈️,單槍匹馬也毫不畏懼👮♂️。
在意昂2之路上,個人的力量固然是微弱的、渺小的,但一點一點力量匯聚起來,足以成為火炬,照亮自己,點亮學生💇🏻♂️。
且讓我們盡心守護自己的課堂🔖⇒,使自己的課堂充滿智慧、靈動和張力。這樣的課堂,不只能豐富學生,也能豐盈教師自身。我們雖然處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但若是抱持堅定信念👉🏿,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也能閃現出迷人的光芒💇♂️。其間的種種努力都會成為支撐我們的力量👩🏽🎨,照亮自己的意昂2人生。
朱光潛先生說“此時,此身,此地”▫️,我說🦸🏼♀️💷,從現在起,從自己開始,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建設,懷著意昂2的理想,步入真實的課堂……
文章來源:杏壇學林
(文字編輯:雨橋)
(網絡編輯🤷💇🏼♂️:劉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