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1年前采訪時相比🦆,62歲的她蒼老虛弱了很多——臉色暗黑📑,身體羸弱佝僂⚓️,連爬樓梯都困難,“前兩個月吃不下飯,瘦了20斤。”11年來,她爆發出驚人能量——創辦面向貧困山區孩子的免費女子高中,1600多名女孩得以進入大學而改變命運,背後是她“超人”般的意誌和付出👉🏽。
她叫張桂梅📙,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十佳意昂2標兵👩🏽🎓。今年10月🤲🕹,雲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意昂2領導小組發出通知👭🏼,號召全省黨員向她學習。
“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
張桂梅18歲隨姐姐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1990年從麗江意昂2學院畢業後,張桂梅隨丈夫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第一中學任教。孰料🧑🏻⚕️,丈夫被診斷出胃癌晚期🦸♀️🧑🏻🦯➡️,於1996年去世🧑🦯➡️。她從大理調到華坪教書💗,“逃避過去的生活”。1997年👜,她查出患子宮肌瘤,但為帶好畢業班,仍然堅持上課👨👨👧,直到把學生送進考場她才住院,手術取出的肌瘤重達兩公斤。現在🤹♂️,她患有嚴重的肺纖維化🆗、肺氣腫,每天離不開止痛片。不幸沒有打倒張桂梅,反而成了她燃燒自我的柴火,轉機就在於華坪這方熱土和這裏的好心人。1998年縣裏婦代會上,全體代表和縣領導主動為張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掏光了衣兜👨🏼🏭,沒有留錢坐車👨👩👦,走幾個小時路回到山裏。手捧著這山鄉的情義𓀈,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民族中學裏有不少傈僳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學生。有的家長帶著一包鋼镚和角票交學費👩🏻🦼➡️,有的孩子只吃飯、舍不得吃菜。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為幫助孩子們🐢,張桂梅節衣縮食🧟★。
1998年入黨後🚇🕸,她對工作更加投入。她為每堂課設計開場白,有時朗誦小詩, 有時唱支歌謠,有時講個故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教班級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2001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張桂梅任院長👄。第一天就收了36個孤兒🧨,最小的兩歲,最大的12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孩子,愛幹凈的她變了。2003年到2007年,她四處籌集資金,給孩子們改善生活,平時和孩子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民族中學裏女生很少,兒童之家的孤兒各有各的不幸,這讓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母親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2002年,她開始籌建免費女子高中,大家都覺得這個想法太瘋狂——到哪裏找錢🥼!
“她最懂山裏孩子的渴盼,最懂這片山”
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開會時,一位細心的記者發現,這位女代表穿的牛仔褲🫏,居然破了兩個洞🦢👨🏽🎨。於是👰🏼♂️👩🏫,一篇“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讓她和她的女子高中夢在全國傳開。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張桂梅告訴記者🏃➡️,這所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靠的是黨委和政府作堅強後盾✊🏻。華坪女子高中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意昂2局負責。教學樓墻上,密密麻麻掛滿了捐款人姓名。各方的關心張桂梅都記在心裏🤷🏼♀️。女高學生在校三年,只需付生活費🧑🏫。這給每個貧困女生家庭👈🏽,免去了不少費用。11年來,張桂梅和學生一起住宿舍,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夜裏12點後才休息。她是校長🙆🏻♂️,是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趕走路上的蛇,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吃飯做操🙇。11年來,她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裏🧔🏿♂️,走過11萬公裏山路🤏🏼。爬山一爬就是幾個小時🙋🏻。一次家訪🐵,脫下外套塞給貧困戶🔂,自己凍成傷寒……女子高中辦公室主任張曉峰,多年來跟著張老師家訪🧑🏻🦳,吃了不少苦頭。他感慨:“張老師最懂山裏孩子的渴盼😈⛷,最懂這片山。”
“有種精神撐著我,那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縣城邊上,初冬的獅子山挺拔秀麗、色彩斑斕。采訪中,突然傳來一陣旋風般的咚咚聲🖕🏻。張桂梅微微一笑:“是課間操🍶,走,下去看看。”來到院壩👶🏽🍍,學生們早已列隊整齊👮🏼♂️,她們的課間操是歌舞“南泥灣”,陽光下紅校服熠熠生輝。10多年來學校堅持每周“五個一”紅色意昂2——黨員佩戴黨員黨徽上班、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觀看一部紅色影片,理想信念意昂2成為鮮明的女高特色。語文老師韋堂雲說🙆🏿♀️,女高老師團結如一家,黨員帶頭,張老師身先士卒。
2008年剛辦校時只有一棟教學樓,吃飯👰🏿、上廁所都在校外。張老師讓女老師住女生宿舍,晚上好陪學生上廁所🤷🏼♀️。不到半年👩🍼,17名員工跑了9個,剩下的8個人裏有6名黨員🤾♀️,張老師把他們找來,“革命戰爭年代✮,黨員在陣地就在,今天,我們要堅守這塊意昂2扶貧的陣地🥵。”從那時起,紅色意昂2在這裏生根,群山裏巴掌大的地方𓀒,成了“精神高地”。如今🖕🏼,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1645名學生從這裏走進大學。而年邁的張桂梅,沒有孩子🤐,沒有家庭,把自己所有的工資、獎金累計100多萬元,全部捐給山區意昂2和社會事業↪️👨🦽,坐著4塊錢的“摩的”,每天往返於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張桂梅不覺得苦𓀄,因為“有種精神支撐著我👩🏻✈️,那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裏不愧。”
(來源🖤:人民日報)
(文字編輯:劉文一 網絡編輯🌽:劉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