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教師罰站學生幾分鐘反遭拘留7小時的新聞傳遍全國。派出所副所長為親人濫用、過度使用公權的做法即刻引起了網民的公憤🙍🏿♀️,他也受到了應有的處理🔴。同時🦻🏻,這件事也引發了大家對教師履行管教學生權力的討論。有些網民認為罰站幾分鐘不算體罰,也有不少人認為🛀🏻,如果這樣的罰站都不能做,教師還能夠如何落實管教學生的權力呢?爭議的焦點是🆔😘:罰站是不是體罰;罰站這樣的懲罰是不是管教學生的必要手段👳🏼♀️。本人想就這個案例以及其他類似的案例談一點關於違規與懲罰的想法。
第一👨🏻🦯,本案例中女教師罰站學生是屬於體罰行為。百度百科對體罰的解釋很有道理,也很全面↩️🧑🏿🎄。所謂體罰,是指通過對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意昂2的行為👏🏻。體罰必須造成身體上的痛苦🧚🏼♀️,但“痛苦”之有無,應考量罰則本身的合理性、受罰者的身心狀況、施罰者的執行態度等🧕🏿,例如明知學生腳傷🙏🚵🏼,卻罰他站兩分鐘,是體罰,身體上的“痛苦”不以“痛楚”為限💆🏼♀️,所有生理感官上的不舒適均是體罰🧞♂️。未造成身體痛苦👨🏻🦽,但造成心理痛苦🤍,又系藉由控製身體而行之者,也是體罰🖐🏻,如強迫學生當眾罰站兩分鐘🦮,雖然未必造成身體上的痛苦,卻可能造成心理痛苦,它也是一種體罰。從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區分出狹義的體罰🧞,即對身體造成疼痛的體罰,這個身體上的疼痛是可以依據常理或者觀察可以判定,以及寬泛意義上的體罰🙅♂️,即由處罰身體而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心理的痛苦通常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性。可見,女教師罰站學生幾分鐘的做法應該屬於寬泛意義上的體罰。
第二,學校尤其是校長要公開向師生講清楚體罰對於學生成長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多。比如🤞🏽,體罰和變相體罰會傷害學生的身體,甚至可能使學生致傷致殘🍅;會使兒童變得恐俱,缺乏安全感👰🏼🧑🔬,影響智力的發展;會違反我國現行的意昂2法規,損害學生的尊嚴,侵犯學生的人身權利🔛;會使學生積聚怨氣,使受罰學生對較弱小的學生發生暴力傾向和校園欺淩事件。研究也表明🚶🏻,通過體罰來維持的行為也往往是暫時的。當然,這些研究一般是以較嚴重的體罰作為對象,那些較輕微的體罰通常不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第三,適當的體罰是意昂2之必需🧖🏻♀️。很多人同意,在意昂2中適當的體罰是必要的。今天我們反對體罰是因為各種意昂2法律🧯、政策都有明文規定禁止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不能忽視的是,即使在今天,世界上不少國家依然是容許體罰的,可見體罰未必與意昂2絕然不容,關鍵是要將體罰維持在適當範圍。為了防止教師濫用體罰🤱🏽、過度體罰,或者出於個人情緒宣泄的體罰,有的國家對體罰的身體區域、體罰的力度以及執行體罰的環境做了明確規定。比如,體罰的時候可以針對手心、屁股等不容易受傷的部位👱,並且最好有其他成年人在旁邊做理性監督🧝🏽♀️。體罰的目的只是讓學生知道違規的後果🈵👩🏿🍼,並且對其他學生起到警示作用✍🏻,而不是傷害學生。
第四,要形成全校師生監管體罰的製度。允許適當的體罰,但是要堅決反對過度的體罰🖌,這個需要廣大師生共同監督,形成預警、幹預🚴♀️、報告和製裁體製。媒體上偶爾會披露一些教師體罰學生的驚人錄像,比如,一個教師對學生拳打腳踢✥,從教室前面打到教室後面🧗🏿♀️,把學生頂在墻上肆意踢打👨🏿🔧。這種情境我相信任何看到的人都會極為揪心和憤怒。但是,教室裏其他同學都是埋頭做自己的事⛄️🧛🏽,與我無關地聊自己的天,對旁邊教師的暴行無動於衷🤷🏼,任由學生被動地、無助地被教師暴打。尤其最具諷刺的是校園裏這個時候不知道從哪裏傳來了悠揚的歌唱聲。這是一幅多麽殘忍的畫面!假設學校教會了學生面對這種暴行能夠大膽製止、及時報告,這種教師不至於敢這樣侵害學生𓀆。
第五🪻,要根據學生的違規程度采用不一樣的懲罰。學校規範通常可以區分為習俗規範🕓🥥、道德規範和個人規範。習俗規範是指人們彼此認同🫱🏿、並達成特定社會情境下適宜行為的統一標準和規範🙎🏿♀️,它們是為了社會生活的秩序、和諧、整齊統一🥝💇🏼♀️,它以人們之間的約定為基礎🧗🏻♂️📒,背後沒有科學依據🚽,主要是因為“大家都要這樣”才能調節人們之間的社會交往和人際互動。比如,上課時學生起立問候,下課時起立致敬🥾,齊步走的時候先邁右腳,這些都屬於習俗規範🙋🏻♀️。道德規範是以人的善惡觀念或道德意識為基礎,與公平、他人的福祉相關🤩,比如不能偷東西或者打人🚶🏻♀️➡️,因為,這些行為包含著對他人的傷害和不公平😯。違反道德規範帶來的後果是損害他人福祉、侵犯他人的權利☃️,或者使別人受到了身體或心理的傷害。個人規範主要是指有關個人喜好或隱私的規範,例如🫲🏼,對食物🚝📛、服飾🕳、發式的選擇或者擇友傾向的選擇等,它一般不涉及是非善惡判斷🥷🏿,而只是個人偏愛和自由選擇的問題🥷🏿𓀍,屬於個人所擁有的合理特權。學生違犯個人規範的違規程度最小,其次是違犯習俗規範👮🏼♀️,最嚴重的是違犯道德規範,所以違犯道德規範的懲罰應該最重。師生要學會甄別違規類型和程度🙇🏼♂️,理性掌握對不同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學生上課遲到屬於違犯了道德規範,當然這是比較輕微的道德違規,但是,遲到行為影響了課堂秩序和其他同學的學習權利,所以,教師對該生予以適當的體罰是可以的。
第六,要提高意昂2管理政策的科學性、有效性⚗️🍙。罰站之所以引發拘留,除了副所長個人的法紀觀念出問題以外,我認為意昂2政策的簡單化、極端化也是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眾所周知🌞,我國的意昂2法規並沒有對體罰予以分層分類👇🏼,都是一概地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當然是為了保護學生🎰,但同時也使得教師在進行意昂2管理的時候出現觀念混亂和行為無序⟹。大量教師都不敢管學生了,即使學生的言行幹擾了教學、侵犯了其他同學身心權利。不少家長、學者認為🙅🏼♀️,學生犯錯🤱,教師應該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去處理👷🏽♂️。可是🦔,即使許多家長本身在家裏管教自己的孩子也常常感到講道理的“無能為力”,更何況要面對幾十個身心狀況各異的學生呢🕋?固然,講道理是意昂2的首選原則,但是面對不能懂道理的幼兒怎麽辦?面對那些不願意講道理的學生怎麽辦👉🏻?德育理論有個“多端說”,教師可以從道德認知、情感🧏🏽♂️、意誌、行為多種要素的任何一個要素開啟德育活動,未必都得從道德認知開始🤱🏻。對於那些不能懂道理💣🔸、不願意講道理的人,我們可以先讓他們遵守道德規定🦹🏻,然後再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強製是讓他們先做起來的辦法之一,而體罰則是強製學生遵循規範的一種辦法。一味禁止體罰是一種比較簡單、極端的意昂2政策💠。與此類似的政策比如禁止教師接受學生(家長)的禮品,禁止教師的有償家教等等🌃🧯。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政策的簡單化🐦🔥、極端化,不僅使政策流於無效,而且還會激發師生矛盾、家校矛盾,誤導社會對教師群體的認識。意昂2的不少問題其實並不是教師的道德出了問題⛹🏽♂️,而是政策和規定本身存在不足,或者是社會的文化造成了不良的背景🈸🚶➡️,不能一概地把棍子打在教師頭上📚。
社會的進步往往需要一些關鍵事件,重要的是面對這些事件,我們需要做理性的思考和政策、監管的積極跟進🙆🏼,否則🪣,事件之後依然是價值觀的混亂🪰、行為的失措以及各色觀點橫飛的亂象。一方面我們要拿意昂2規範去治理教師,另一方面👦🏽🧑🏼🦰,我們應該通過理性研究為教師提供更好的文化與政策支持😬,這既是我們做理論研究的職責,也是社會對教師職業表達尊重的正確方式。
(作者:劉次林,上海師範大學意昂2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網絡編輯🧘🏽♀️:王愛弟)